All Articles

*菊と刀* Notebook

Book link: 菊与刀,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受美国政府委托,为解决盟军是否应该占领日本以及美国应该如何管理日本的问题,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即将战败的日本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综合报告,主要内容是分析了日本国民的性格。1946年该报告被作者整理成书出版,遂成本书。


《菊与刀》的传奇:无关风雅与杀伐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16

这些文化模式体现在日本人表面上相互矛盾的行为方式上。比如,日本人一方面彬彬有礼,另一方面尊大不逊;一方面墨守成规,另一方面开拓进取;一方面在菊花艺术上追求尽善尽美,另一方面崇拜武力,视武士为至高的荣誉……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51

日本社会先后经历了两次外来文明,即隋唐时代的中华文明与近代的欧洲文明的全方位影响,这种源于外部的影响导致了强烈的自我意识的生成。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03

如果我们要达成阅读的目标,我们必须首先进入对象的语境中去揣摩、理解,而非横向的、从外部进行简单的语义替换。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11

毋庸讳言,一个民族只有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能力,才能永葆青春;反之,它将失去滋润生命的源头活水,浑浑噩噩地迷失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诸文明的竞争当中。中华文明进入近代后,命运多舛、数度劫灰,最终能否生生不息,端赖自己是否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对此,中国读者诚不可不察也。

第一章 任务:日本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17

无论是在原始部落还是文明前沿的国家,人类的行为都习自日常生活。不管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如何古怪,他的感受和想法是和他的经历有关的。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24

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一个生活价值系统,却长期在某一方面依照另一个相反的价值系统思考行事,他就不可能不造成混乱和低效。他会试图尽量统一两者或者给自己编出一些共同的理由和动机。某种程度上的统一是必不可少的,不然这个系统就支离破碎了。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51

那些空想者似乎只能把善意原则建立在全世界的人都是出自同一个模子的这个假设上。实际上,以这样的绝对一致来作为尊重他国的条件就如同要求自己的妻儿同自己一样般神经质。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90

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都认为政府是个不得不有的祸害,它限制了个人的自由。除了战争时期,公务员远不及私有企业的职员有地位。这种看法和日本人相去甚远,甚至和不少欧洲国家也完全不同。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99

西方意义上的善与恶在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系统是独一无二的。它既不是佛教也不是儒学。这就是日本的特点,既是彼之所长也是彼之所短。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420

即便战争失败也没能让日本对自己的“大东亚”理想进行道德批判。即便是没怎么受军国主义毒害的日本战俘也几乎从不质问日本对亚洲大陆和西南太平洋的野心。日本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某些与生俱来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对等级制度的忠诚和信念。

第三章 各得其所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644

应答。赫尔在他的备忘录里引用了对美国人而言同样基本的四条原则:主权不可侵犯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依赖国际合作与和解;平等的原则。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690

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姿态,它意味着鞠躬者承认对方有权决定他的事务,哪怕他本人更倾向于自己做主。那些受礼者也同样承认随着自己的地位相应而来的某些责任。以性别、辈分及长子继承权为基础的等级制度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701

一个宗族甚至有自己祖传的家法,如果宗族不同意当权者的意见,可以依此拒绝把宗族犯人交给国家。在帝制时代,官府以国家名义漫不经心地治理这些半自主的庞大宗族,朝廷一般委任外乡人作为统领官员并定期调任。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707

除此之外,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国家,个人的效忠对象不是庞大的亲属集团,而是封建领主。领主是长居本地的最高领袖,和中国短期任命的外地官员完全不同。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733

日本是他们的长兄,他们是日本的弟弟。这个事实一定要让占领区的居民彻底明白。对他们太过体贴,他们就可能产生利用日本仁慈的倾向,进而危害到日本的统治。”换句话说,长兄替弟弟们决定什么对他们好,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不应该表现出过多的体贴。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781

在此之前无论官方还是私人,日本都没有宏伟的永久性建筑,天皇以中国都城为模板新建了一座都城奈良,还参照中国模式建了多所宏伟奢华的佛寺和僧院。天皇根据使臣来自中国的报道引进了头衔、官阶和律法。一个主权国如此成功有计划地引进他国文明,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838

一道鸿沟隔开了武士和其他三个阶层:农民、工匠和商人。后三种是“庶民”,武士不是。武士们凭着特权佩刀,刀代表着他们的阶层,而不仅仅是装饰。他们有权对平民用刀。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847

就像商人们在等级规定的限制下,依然发展出一种追求舒适高雅的城市生活方式;武士们尽管随时可以拔刀相向,也发展出了风雅的技艺。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859

它对领俸禄的侍从阶层和生产阶层的限制如斯巴达式的苛刻,但是每个依赖者和上级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却比较可靠。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地位,如果这些权利、地位受到了侵犯,最穷困的人也会抗议。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869

农民们的抱怨也许事出有因,政府满足他们的要求也许是可取的,但是农民领袖们依然违反了严格的等级有别的法律。不管判决是否对他们有利,他们都违反了对主人忠诚这一核心法律,这一点不能被忽视。他们因此将被判处死刑。他们行为动机的正确性与此毫无关系。即使是那些受罚的农民也接受这种必然结果。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873

这就是法律和秩序。他们也许会在事后为死者修建祠堂,把他们当作烈士供奉,但是农民们接受死刑,因为这是他们赖以生活的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907

毕竟,封建统治在七十五年前才合法结束,深入人心的国民习性则很难在有生之年消失。下一章就会讲到,尽管国家的目标急剧变更,近代日本的政治家们依然处心积虑地保存现有制度的大部分。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914

每个人只要信赖并遵循这个制度就能获得安全。勇气和正义体现在对制度的遵守上,而不是对它的修改或反对上。在标明的范围内,这个世界制度明确,因此在日本人眼里也就是可靠的。它的规定不是戒条那样抽象的道德标准,而是细致地说明在这样那样的场合该怎么做,面对武士该如何,面对庶民又该如何,面对长兄该如何,面对幼弟又该如何。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918

我们要认识到日本的各个阶级都得到了特定的保障,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是流民也有垄断各自行当的保障,他们的自治团体也得到了政府认可。每个阶级都受到诸多限制,但是都有序而安全。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935

不得不令人惊奇并指出的是,当欧日的封建制度同时面临灭绝的威胁时,比起欧洲大陆来说,日本在更大程度上允许了等级之间的流动。日本社会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贵族和中产阶级之间发生过阶级斗争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证明。

第四章 明治维新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968

把日本带入近代的战斗口号是“尊皇攘夷”,即“还政天皇,驱除蛮夷”。这句口号试图杜绝外部世界对日本的影响,使日本回到十世纪那种还没有天皇和将军双重统治的黄金时代。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998

然而真正的问题不是这些人出身于哪个阶级,而是他们到底为什么能够如此精明、干练和务实?十九世纪后半期日本刚刚脱离中世纪,国力就像现在的暹罗那样薄弱。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孕育出的领导人却能够计划并完成各国历史上最具政治家风范、最为成功的改革大业,实属不易。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033

在所有的亚洲国家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政权,统治权威往往自上而下。他们的政权总是在中间地带遭遇自下而上的地方自主势力抗衡。各国的差别在于民主化的程度,政府承担责任的范围,当地领导的责任对象是全体选民,还是以牺牲一定的公众利益为代价来保证地方上少数权势阶层的利益。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064

因此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选举产生的人员担负最高行政和立法责任,通过指挥地方警察和刑事法庭实现对地方的管理。但是与荷兰或比利时等西欧国家相比,日本的政府设置也并没有什么差别。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082

与西方文化相比,日本人更加顺从“上级”,因而他们的“上级”也拥有更多的行动自由。但是“上级”本身也必须安守本分。日本人的座右铭就是:“各就其位。”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085

日本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任由个人自由选择信仰,只有一种特别的信仰被纳为国家管辖领域,其崇拜对象被视为国家统一和民族优越性的标志。这就是国家神道教。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174

因此,日本人是不断地通过参照等级制度来组织他们的社会秩序的。在家庭和私人关系中,年龄、辈分、性别和阶级决定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行为。在政府、宗教、军队和工业中,各领域被周密地分成不同等级,无论是较高等级的人还是较低等级的人,一旦越权都将受罚。只要人人“各得其所”,日本人就毫无异议地继续生活,他们就觉得安全。当然,如果以他们的个人幸福是否得到了最好的保护作为标准,那么他们其实并不非常“安全”。他们所谓的“安全”是因为承认了等级制度的合法。这是日本人对等级的信仰,就像美国人对平等和企业自主经营的信仰一样。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187

日本人不能以要求自己的标准来强求其他民族。他们的错误就在于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他们没有认识到,把他们打造成“各得其所”的日本道德体系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接受的。其他国家从来没有过这种系统,这是真正的日本产物。日本作家们视这种道德体系为理所当然,对此也没有过多的阐述。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理解这种道德体系,才能去了解日本人。

第五章 受恩于历史与社会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207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像美国人那样说什么自己“谁也不亏欠”,也不会忽略历史。日本有着一张巨大的人情互惠网络,覆盖了祖先和同辈,一个人只有认清了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才算持身公正。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232

这个“恩”意味着对亏欠的对象要有所回报,所以也就意味着“爱”,但是其中的最主要含义还是“亏欠”。而我们总认为“爱”是自愿给予,不求回报的。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249

当然没有人是在对自己的孩子施恩,尽心照顾孩子只是回报自己幼时父母的照顾之恩。把自己的孩子同样或者更好地养大,就是部分地回报了自己的父母之恩,对子女的义务就这样只是从属于父母之恩。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256

这种建立在恩情基础上的道德体系要运作顺利,必须取决于每个人是否把自己当作优良的债务人,在还债的同时不心怀怨恨。我们已经谈到过日本的等级系统组织得如何完善,随之产生的习惯也得到了日本人的忠实遵守。多亏了这些习惯,日本人对道德债务的履行程度之高是西方人所无法想象的。如果施恩的上级是出自好意,报恩自然就更加理所当然了。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269

在日本,街上发生交通意外时人群的无所作为不是因为缺乏主动,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任何非官方的干涉会让人背负恩情。明治之前的一条著名法律就是:“如果发生争吵和纷争,旁人非不得已不可干涉”,要是有人在这种情况下未经授权而帮助了他人,大家会怀疑他是想从中非法牟利。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279

日本人通常说这种“难事”是顾客通过购物而赐给商店的难得大恩。这是一句恭维,也适用于收到礼物和无数其他场合。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287

从日本人的角度看,这种欠债的态度在另一种谢谢的说法里表达得更为强烈,“我被羞辱了”,这个词组书写时包括了侮辱的“辱”字和意味着丢脸的“羞”字,它同时表达了“我受到了侮辱”和“我很感激”的意思。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319

反应。无论感情有多复杂,只要“恩人”是自己就可以接受;或者因为这个人在“我”的等级结构里有一定位置,或者因为他所做的是我认为自己也会做的,比如说归还被风吹跑的帽子,又或者这个人是“我”的崇拜者。一旦这些既定的身份前提不能成立,恩就成了化了脓的疮。即使再小的亏欠也让人反感,这是一种德行。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362

假如一个人选择让别人背负自己的深恩,哪怕施恩对象是自己的亲生子女,以后想要改变也得冒不小的风险。他应该明白自己会为此吃苦头。另外,不管自己的付出有多大,也不能挟恩自重;用旧日恩情来合理化现在的行为是错误的。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373

爱、善心、慷慨,这些我们无条件给予,也同样珍重的东西,在日本就是带了附加条件的。每一次接受这些东西都让人成为负债人。就如日本俗语所说:“要受恩得天生的(极端)大度。”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379

对日本人来说,恩这种重要的也是时刻存在的负债状态和主动而又紧张的还债行为完全是两码事,后者得通过另外一套概念来表达。一个人负债(恩)不是德行;还债(报恩)则是美德。一个人主动报恩就是美德的体现。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392

一种回报在数量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另一种则是等量回报,并在特定的日子里付出。那种无限的回报被称为“义务”,有话这样说,“难以报(此)恩于万一”。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422

中国规定了一个更高级别的德行,也是忠孝的前提,那就是“仁”。“仁”几乎包括了所有西方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必须“仁”。如果一个统治者不仁,他的臣民起义反叛就是正义的。“仁”是忠的先决条件。皇帝和官员的在位长短就取决于他们是否施行仁政。中国的道德体系把这一试金石应用到所有的人际关系中。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432

“行仁义”所含的“法律之外”的意思还有另一层意义,它也被用来特指“绿林道义”。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440

日本人就这样重新诠释并贬低了中国体系中关键的美德,却没有补充其他可以作为义务的先决条件,于是孝道在日本成了一个人必须完成的责任,哪怕这意味着容忍父母的恶行和不公。只有在和对天皇的义务发生冲突时,孝才可废。如果仅仅是因为父母不值得子女孝敬,或者父母摧毁了子女的幸福,孝还是不可违背。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449

他说孝常常和其他的美德冲突。如果那个儿子够聪明,他也许可以找到一个法子缓和矛盾而不失自尊。但是他要是责怪了自己的母亲,哪怕只是心里想想,也要无地自容了。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489

但是就如日本习语所说:“讨人厌的媳妇不断地生招人疼的孙子”,孝就体现在这里。小媳妇表面上无限顺从,但是一代又一代,这些温和可爱的女子长成挑剔苛刻的婆婆,就如同自己的婆婆一样。作为年轻的妻子,她们不能表现出凶悍,但也不会就此永远温顺。她们后半生会加倍地把自己历年积累的怨恨加诸自己的媳妇。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523

的。日本不像中国那样有史以来记载了三十六个朝代。作为一个国家,日本尽管经历了种种变迁,却从未真正彻底地破除自己的社会结构,其模式是一成不变的。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538

实习教师如果把一个人的最高使命解释成为爱国就会被评为不及格,唯一的正确解释是回报天皇。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560

停止。在天皇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之前,怀恨的反对者们封锁了皇宫,试图阻止天皇发布公告。但是公告一旦发出,大家都接受了。无论是满洲或是爪哇的指挥官,还是日本的东条,都没人提出异议。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570

但是日本不是西方,不会使用西方国家的终极力量:革命,也并不和占领的敌人暗中作对搞破坏。日本使用的是自己的力量:在军队的战斗力被消灭之前,就要求自己付出无条件投降的巨大代价,以效忠天皇为号令。在日本人的眼里,这种巨大代价还是换来了他们至为珍视的东西:他们有权说,这是天皇下的命令,即使命令是投降。即使战败了,效忠天皇依然是最高法律。

第七章 最难承担的回报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584

之处。“道义”的起源却和中国的儒家思想或东方的佛教都毫无瓜葛,它指代的是一个日本特有的道德范畴,只有考虑到了这一点才能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日本人一旦谈到动力、名声,或男男女女在祖国日本碰到的为难之处,就一定会时刻把“道义”挂在嘴边。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595

道义又分为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我姑且称为“对社会的道义”——实际上就是“回报道义”——是指一个人有责任报答同伴的恩情;另一种我姑且称为“对名声的道义”,是指个人有责任保持自己的名声不受玷污,类似德国的“名誉”之说。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604

正如一个日本人所说:“一个长大成人的儿子为母亲做任何事都是出于爱,因此不能算是道义;只要行动发自内心,就不能算是为了道义。”履行对亲家的责任则必须事无巨细、小心缜密,不然就有可能被人指责“这个人不懂道义”。这是不惜任何代价都要避免的。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648

在这些古代传说中,道义发自内心,毫无怨恨,那是现代日本人心目中的黄金时代。这些故事告诉他们,那个时候的道义没有“不情愿”的含义。如果道义和“忠”起了冲突,人们可以堂堂正正地坚持道义。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658

责任。“道义”现在常见于日常用语,但是表达的都是怨恨,强调的是说话的人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履行道义。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683

但是回礼重于礼物是日本的大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根本不是美德。事实上,对礼物的最大批评就是送礼人“用鲷鱼(一种大鱼)回报小鱼”。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回报道义。

第八章 洗清污名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715

在日本这就是同一种美德。正直的人对于受人恩惠或者遭人侮辱感受都同样强烈。无论是哪一者,给予相应回报都是美德。不像我们,还要把两者区分开来,一者称之为侵犯;另一者为非侵犯。对日本人来说,只有“道义界”之外才存在侵犯;只要一个人保持道义,为自己洗清污名,那个人就不用担侵犯的罪名。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731

和日本不同,这不属于中国人理想中的高贵品质。无故使用暴力是错误的,中国的道德体系并不赞同用暴力报复自己受到的侮辱,认为这样气量狭小是极其可笑的。面对毁谤,他们也不会下定决心全力行善来证明这种诋毁是没有根据的。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785

所有这些道义的用法都体现了个人和工作的极端认同感,任何对个人行动或者能力的批评都自动变成对个人本身的批评。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790

方案。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是否一贯正确,一旦承认错误就得辞职或退休。但是在日本,这种自我维护意识深入人心。所以不能当面如实指出一个人犯了专业上的错误,这既是明智之举,也是通行的礼节。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818

日本人有很多方法消除两人之间因竞争而引发的直接对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法之一就是无所不在的中介制度。只要事情办不成有可能让人感到羞辱,中间人就必不可少。这就造成无数场合都需要中间人:从谈婚论嫁,求职应聘,离职到其他无数日常安排。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825

日本人有各种各样应对的礼节,以免某些情况会造成对人的羞辱,进而引起“对名声的道义”问题。直接竞争只是这些需要尽可能避免的情形之一。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905

西方讨论日本人的忠诚时大多不切实际,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道义并不仅仅是忠诚;作为一种德行,它在特定条件下会要求背叛。恰如其所言,“挨打的人会变反叛”,受辱则同理。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908

但是不管日本人从传统上多么推崇复仇,只要考察一下近代日本的生活实录、小说和活动就能发现,复仇故事在今天的日本并不比西方国家多,说不定还更少一些。与其说这意味着日本人对名誉的执著减弱了,还不如说他们对侮辱和诋毁的反应更多地从攻击型变为防守型。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950

在过去的两代人里,每当日本人觉得“世界失去平衡”,或者“等号两边的项”不等,或者需要“晨浴”来擦去污秽时,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毁灭自己,而不是他人。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963

日本人典型的情绪不稳定是从极端的专注一下子变成极端的厌倦,这种日本传统方式的精神崩溃让不少日本知识分子备受折磨。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980

但这的确是同一个民族。他们的反应是典型的。从极度的努力到消磨时光,对他们来说这是再自然不过的情绪转换。此刻日本人关心的主要是如何在战败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名誉,他们觉得表示友好就能实现这一目标。推论下来,很多人觉得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依赖美国。再进一步,就有了努力会招来怀疑的想法,还不如消磨时光。消沉态度就这样传开来。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1990

名誉是日本人永久的追求。这是赢得别人尊敬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则可以视时机而定。一旦情况有变,日本人就会改变姿态,重新选择道路。他们和西方人不同,并不把变化立场当作道德问题来看。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002

在诸多维护名誉的手段中,他们只看到了复仇和好斗这一醒目的传统方式,而没有考虑到日本人另辟蹊径的习惯。他们误把日本的攻击性道德体系等同于欧洲的模式。根据欧洲模式,任何个人或民族要开战,必须先坚信永恒的正义站在自己这一边,并从憎恨和义愤里汲取力量。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005

日本人则用另一种方式产生攻击力。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023

这种随机应变的现实主义是日式“对名声的道义”的光明面。道义就像月亮一样,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其阴暗面驱使日本人把美国的限制移民法案和海军裁军条约看作是对日本民族的莫大侮辱,进而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战争计划。其光明面又使日本能够在1945年带着友好的意愿接受投降的后果。日本依然是在按本色行事。

第九章 人情界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049

尽管日本是世界上的佛教大国之一,它的道德准则却和释迦及佛经的教诲形成鲜明对比。日本人并不谴责自我满足,他们不是清教徒。他们认为肉体的快感是件好事,值得培养。日本人追求并重视享受,但是享受要有度,不能影响生活里的正事。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126

日本人对此就有不同看法。选择配偶时年轻人要服从父母的安排盲婚盲嫁。和妻子相处必须相敬如宾。在互相迁就的家庭生活里,孩子们也看不到父母之间有丝毫情欲的表现。正如一个当代的日本人在一本杂志里所说:“在这个国家里,婚姻的真正目的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任何其他目的都只会曲解这一真谛。”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165

对于自体性欲这种乐趣他们并不觉得有罪恶感,在他们看来,这种乐趣在体面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地位,这样就足以控制它了。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170

饮酒是种令人愉悦的消遣,醉酒者的家人和公众都不会觉得他讨厌。他一般不会有什么暴力倾向,至少没有人觉得他会把孩子暴揍一顿。但痛哭一场是常见的,放浪形骸则更普遍。在城市里的酒席上,男人们还喜欢坐在彼此的大腿上。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177

精神和肉体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两股对抗力量,日本人从这一信条导出了逻辑性的结论:世界并不是善与恶的战场。乔治·桑塞姆爵士这样写道:“贯穿整个日本史,日本人似乎都没有发展出辨别罪恶的能力,也许他们是不想去解决恶这个问题。”[6]事实上日本人一直把这一点当作人生观来驳斥。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223

对日本观众来说,看到银幕上的人为了报恩倾尽所有就已经满足了。因此这些电影在日本就是军国主义者的宣传工具。赞助者们知道此类电影不会激起日本观众的反战情绪。

第十章 德之两难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257

他们通常用自己的性格塑造出一个“完全形态”[1]。人生在世,这样才有秩序。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276

我们的主人公之所以是好人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善良的那一半”,与为恶的敌人作斗争。正如我们所说,“美德必胜”。幸福的结局理所当然,善良的人应该得到奖励。日本人百听不厌的却是这类“反面事例”:主人公既迫于社会,又迫于名声,不能两全,最终只能选择一死了之。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373

日本人在评判自己或者熟人的生活时用的是同样的标准。在意愿和责任发生矛盾时,一个人如果关注了自己的意愿,他就被看作是弱者。日本人在各种场合都使用这种判断方法,但是和西方道德最背道而驰的是男人对妻子的态度。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375

在“孝界”,父母是中心,妻子只处于边缘地位,因此他的责任非常明确。如果母亲要他休妻,一个有着强烈道德感的人必须服从孝,接受母亲的决定。如果他爱着妻子,或者妻子为他生有孩子,那么他的服从就显得他更为“坚强”。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399

不了解日本的义务系统是没法理解敕谕里的“戒”的。整道敕谕都是官方为了弱化道义并拔高忠而做出的努力。全文中没有出现过一次日本人通常意义上的“道义”一词。作为替代,它强调大节为忠,“守信于私”乃是小节。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467

按照日本人的用法,“诚”的一个基本含义是对遵循日本伦理规范和日本精神的热忱。不管“诚”在特定语境里有什么特殊意义,都可以当作是在赞扬大家都认同的某些“日本精神”,或者是称赞那些广为接受的道德规范。只要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480

同理,“诚”把日本道德规范中的任何条款都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它不再是单独的一种品德,而是狂热分子对信条的热忱。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571

这些在美国的日本人觉得自己像被移植过的盆景一样,再也无法装点日本园林,因为无法再适应原来的要求。他们的经历最深刻地体现了日本道德的进退两难之境。

第十一章 自我训练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620

美国人眼中为别人做出的巨大“牺牲”,在另外一些文化看来不过是有来有往的交换。它们要不就是一种投资,日后可以收回,要不就是对以前收益的回报。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625

在日本,为他人服务的制约力当然是互相往来,往来的可以是同类事物,也可以是不同等级但形成互补的责任。因此,自我牺牲在日本的道德地位与在美国相比有很大不同。日本人一直特别反对基督教传教士关于牺牲的布道。他们的论点是一个好人不应该把为他人服务当作是委屈自己。“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800

日本人表达这一信条最为极端的方式,至少在西方人听来如此,就是他们如何盛赞“像已死之人一样生活”的人。西方的字面翻译应该是“活尸”,而在任何西方语言中,“活尸”都是表达恐怖的意思。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形容一个人的自我已死,徒留躯体在世。他不再遵循生命的法则。日本人用“像已死之人一样生活”来形容一个人处于“通”的境界。这句话被用于日常勉励。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816

用西方人的话说,日本人训练“无我”和“像已死之人一样生活”就是消灭了自己的良心。他们所称的“观察的自我”,“干扰的自我”,其实是对自己行为进行评判的审查者。这里有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东西方心理学之间的差异:当我们说到没有良心的美国人时,我们指这个人不再为干了坏事而产生本应产生的罪恶感;但是当日本人使用同类用语时,他的意思是说那个人不再紧张畏缩。

第十二章 儿童的学习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850

日本的人生轨迹与美国的恰好相反。它是个大大的浅底U字,婴儿和老人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和纵容。婴儿期一过,限制就渐渐多了起来,自主能力在结婚前后降至最低线。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2856

然而,事实证明,尽管美国和日本对人生轨迹的安排绝然不同,但是事实上两者都同样保证了各自的个体在青壮年时期都精力充沛地参与了自己的文化。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233

自我牺牲是日本人经常反对的基督教义之一;他们拒绝承认自己是在做出自我牺牲。即使是在极端的例子里,日本人也宁愿说是为了尽忠、尽孝或尽道义而“自愿”赴死,在他们看来,这不属于自我牺牲的范畴。据他们说,这样的自愿赴死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不然就是“犬之死”,意指死得没有价值,而不是像英语里那样,意指潦倒地死在街头。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249

谨慎的教导经常使他们在战斗中显得怯懦,但是他们勇猛起来又近于鲁莽。他们在等级分明的情况下表现出极度的顺从,但是又不轻易服从上级的管教。尽管他们礼貌周到,却也会心存傲慢。他们能够接受军队里的超严纪律,同时却又桀骜不驯。他们可以对保守主义充满激情,却又被新道路所吸引,相继引进中国习俗和西方知识就是佐证。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270

但是日本人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为了避免被排斥和责难,他们必须放弃刚刚学会品味的个人享受。在人生的重大事务中,他们必须牢牢克制住这些冲动。背离这一模式的人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那些真正“自重”的人并不是在“善”与“恶”之间寻找前进的方向,而是在“期望之中的人”和“出乎意料的人”之间选择道路,并为了集体的“期望”葬送了个人的要求。这些是“知耻”、慎行的好人。正是这些人给家庭、村子和国家带来荣誉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308

今天日本人提出西方意义上的“放下刀”,但是在日本的意义上,他们有毅力保持内心之刀不染铁锈,尽管锈蚀的威胁一直存在。作为德行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刀是一种象征,在一个更加自由和平的世界里可以继续保留。

第十三章 战败后的日本人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403

日本的真正力量在于它能够承认一种行动路线“失败了”,然后全力投入到其他路线中去。日本可以凭借这种力量重新把自己建设成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人的道德体系允许多项选择。他们试图在战争中找到自己的“恰当地位”,但是他们失败了。现在他们可以抛弃那条路线,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受到的训练就使他们习惯了改变方向。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416

日本人把行动路线没有达到目标看成是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路线一旦失败就被放弃,因为日本人不习惯坚持失败的路线。他们有种说法,“咬自己的肚脐没有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普遍认为能借军事主义赢得世界的钦佩——一种靠强大的军事实力争取来的钦佩——于是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这一计划做出牺牲。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425

日本的社论反复强调“日本必须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日本人民的任务就是在新的基础上赢得这种尊重。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456

。因此,对俄胜利和在菲律宾对美的胜利例证了日本人行为中的两个对立面:受到侮辱时是一面;无关侮辱时又是另一面。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489

民族主义的秘密团体在日本由来已久,他们为日本“洗清污名”。日本的男人接受的教育是为了报仇必须竭尽所能,否则“世界就会失去平衡”,所以他们极有可能加入这样的地下团体。像黑龙会、玄洋社之类的秘密团体所宣扬的暴力,以“对名声的道义”为名,这是日本道德所允许的。日本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义务,忽略“对名声的道义”,而为了根除暴力,这种努力在往后若干年里还需继续下去。

Highlight (blue) - Location 3509

日本如果不把军事化纳入预算,只要他们愿意,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奠定繁荣的基础,并成为东方贸易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日本可以凭借和平时期的获利奠定经济基础,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这样一个和平的日本将在世界各国中占有光荣的一席,如果美国继续动用自己的影响力支持日本的这项计划,将是对日本的很大帮助。


Published Dec 20, 2020

Software Engineer at Facebook. Loves football, volunteering, and exploring the world.